党建引领,以最盛青春服务最美夕阳
----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及同济大学“拾忆”老龄公益社
创新基层党建、服务老龄事业行动纪实
中国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任重道远。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上海市基层党建工作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强高校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全域党建”的重要一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人民城市建设、党建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同济大学及学院党委引领下,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及同济大学“拾忆”老龄公益社以积极老龄化及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服务基点,形成了“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引领、以学生党员为重要支撑、以入党积极分子为重要育人对象、以社区服务为重要依托”的工作机制,探索了新时代下基层党建引领科研育人与人民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目前,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及同济大学“拾忆”老龄公益社以语言学、老年医学等专业力量为基础,组成了一支由党员引领、入党积极分子为依托的党建队伍,长期在上海多个行政区域为老人进行免费认知评估筛查,并开展言语干预等活动帮助老人保持大脑活力,促进个体积极老龄化;团队与多方共建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编译制作并发放认知障碍早期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手册、通过公益讲座与多媒体形式进行认知障碍相关知识的宣传。目前,团队组织开展的公益服务已覆盖近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上千小时,并受到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报、央广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曾荣获“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三等奖、同济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等荣誉。
通过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团队充分践行了以党建引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人才培育模式,同时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与服务人民群众。团队积极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引领青年党员扎根社区,发挥基层党建战斗堡垒作用,不仅为城市建设贡献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一份力量,也为上海老龄工作的开展不断添砖加瓦。通过开展基于老年语言学研究的上海社区认知障碍公益服务,团队创新了新时代基层党建新模式,推进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这些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基层党建与城市建设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机融合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特别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始终将老龄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上海市基层党建服务的重要内容。
对于城市建设而言,老年人群体是城市发展进步的建设者、参与者和见证者,老龄工作是将人民城市建设为生命体、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在老龄社会治理中充分体现对老年人利益的尊重,发挥老年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力量,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
同济大学党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围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特别是上海市提出的“三圈三全十育人”理念,在各学院纵深推进党建育人的格局和模式。在此背景下,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及同济大学“拾忆”老龄公益社以专业特长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积极融入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行动中,以积极老龄化及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服务基点,完善“学术+实践”链条,形成常态决咨及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智库服务人民城市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党建引领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二、做法与经过
团队形成“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引领、以学生党员为重要支撑、以入党积极分子为重要育人对象、以社区服务为重要依托”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高校育人和城市建设的核心作用,在全校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引导师生在认知社会中具备“适老化”的观念,在专业学习中关注“适老化”的内容,在社会实践中服务老龄事业。
(一)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引领,高校育人和城市建设有机融合
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是由党员领导干部和骨干党员成立的“硬队伍”,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任中心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同济大学“拾忆”老龄公益社是正式注册学生社团,在全国首家针对老龄社会语言问题的学术机构——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系列活动,密切对接老龄社会需求。两个组织的核心骨干师生均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老龄中心从事学术研究,针对老龄化及语言蚀失等问题进行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拾忆”团队基于研究成果服务老龄社会,利用语言资源促进个体积极老龄化、在上海各社区街道提供语言认知康复服务。团队将党建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将高校育人和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创新党建新思路。在建设过程中,团队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学生社团发展,指导教师围绕人口老龄化及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等主题,举行专题党课、开展党员先锋行动。
(二)以学生党员为重要支撑,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辅相成
“拾忆”团队以学生党员为重要支撑,以入党积极分子为重要育人对象,继而辐射至整个学生群体。团队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健康老年人、罹患认知症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言语行为特征及认知方式等基础性研究与理论研究,并基于学术研究成果研发老年人语言认知能力提升课程、语言认知能力测试与康复产品;基于语言认知能力提升课程的实践成果,引导团队成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实践类活动,培养学生学术思维与创新能力。团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学生在开展扎实的基础性研究的同时积极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成果转化,以科研育实践,以实践促科研。
(三)以社区服务为主要依托,服务群众与城市治理紧密结合
“拾忆”团队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以社区街道为重要阵地,为城市与社区建设注入青年党员的新生力量。团队同四平路街道、长寿街道、大桥街道等党工委合作服务,联手合作单位培养青年人才,对接社区健康服务,助力上海城市基层治理。团队以社区服务为主要依托,直接参与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定期在上海社区开展认知障碍的知识普及、评估筛查、认知康复等社会实践,编撰发布《上海社区认知障碍公益科普手册》、研发微信小程序、建设科普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切实服务,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同时为社会治理创新与精细化管理提供智库建议,推动上海城市与社区建设的发展。
三、成效与反响
多年以来,老龄中心与“拾忆”团队锐意进取,活动成效与社会反响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忘初心党员先行,团队建设不断完善
“拾忆”团队目前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约占三分之一,其他很多成员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组成了一支由党员为核心、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带动青年群众的硬队伍。除固定成员外,团队还与同济大学团委联手,以党建促团建,在全校范围内定期招募专项志愿者参与各项活动,丰富团队力量。通过“固定成员+专项志愿者”的团队建设模式,团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与服务人民群众,也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与途径。在团队建设和服务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团队学生科研硕果累累,充分践行了以党建引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人才培育模式。
(二)知行合一脚踏实地,服务群众广受好评
“拾忆”团队的脚印遍布上海,在上海市多个行政区域开展知识普及、评估筛查、干预康复等服务,同时发布科普手册、研发线上小程序,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科普与干预相结合的方式服务上海市老龄人口,在拉近党员与人民群众距离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内部党员的凝聚力。此外,团队中有来自语言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团队成员积极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了知行合一,体现了团队党员成员的党性修养与觉悟。不仅如此,团队对接产学研一体化,与上海市民政局、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上海博斯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践行机制。目前,“拾忆”团队组织开展的公益服务已覆盖近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数千小时,获得了服务对象与合作单位的一致认可。
(三)社会反响日益显著,助力上海老龄工作
“拾忆”团队开展的公益服务不仅受到了服务对象及家属的认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日益显著。团队专家曾接受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专访,光明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中新网、央广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也曾广泛报道团队事迹,同时围绕老龄化与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等议题开展理论研究。团队积极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引领青年扎根社区、发挥基层党建战斗堡垒作用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社会作用,不仅为城市建设贡献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一份力量,也为上海老龄工作的开展不断添砖加瓦。
四、经验与启示
老龄中心与“拾忆”团队开展活动以来,在探索与反思中不断发展,总结出的几条主要经验与启示如下:
(一)党建与科研有机融合,创新新时代基层党建新模式
高校党建应当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高校青年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并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才能在走进社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城市建设者、国家建设者。“拾忆”团队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与高校育人、城市建设的创新融合机制,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团队充分发挥成员的专业优势为老年人开设认知干预课程,以寒暑假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立项等方式集中开展活动,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老年人锻炼大脑功能、改善认知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与第二课堂成果。总结来看,团队通过开展各项服务以党建促科研、以科研促党建,实现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创新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新模式,推进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
(二)以语言为切入点,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龄人群会出现语言衰退,甚至语言障碍,而早期识别和认知干预是改善当前认知障碍和语言衰老现象的关键因素。“拾忆”老龄公益社在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始终秉持服务老龄社会的理念,从老年人语言能力切入,以老年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改善老年群体认知能力为目标,通过语言认知改善课程提升老年人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让老年人有更多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为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贡献力量。团队致力于老龄服务的行动也符合上海对城市基层治理的期盼。作为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始终把老龄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保障老年人基本民生和公共服务供给。“拾忆”团队在上海多个社区开展老龄公益服务活动,与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积极合作,推进上海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三)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精准服务老龄事业
自创立以来,老龄中心与“拾忆”老龄公益社不断探索与创新,在每次活动开展后及时进行经验汲取和总结反思,推陈出新,以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语言与认知服务。在现有固定活动的基础上,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创新发展,丰富活动形式的同时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聆听群众意见与建议,继续为上海老龄工作贡献新时代的青年力量。同时,团队也将持续关注国内以及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及老龄工作新动向,贯彻上海市基层党建相关政策,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人民城市建设、服务老龄事业的有效途径,为上海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增添新活力。
五、讨论与思考
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及同济大学“拾忆”老龄公益社通过在上海社区开展老年语言认知健康公益服务,以党建为核心引领,将党建工作与高校育人、城市建设、服务老年群体紧密结合,这体现出基层党建与“人民城市人民建”重要理念、与人口老龄化的密切关系,以及高校党建将科研育人与服务社会有机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及基层党建创新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时更应发挥基层党建在政治、组织、能力、机制上的引领作用,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奋斗目标。“拾忆”团队认识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发展与落实必须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整体特征以及城市老年人口的现实需求,积极探索老龄化背景下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为打造人民城市理念下的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标杆贡献力量。“拾忆”团队的创新与发展为高校提供了一条基层党建引领人民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在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时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带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
(二)积极融合基层党建与老龄工作
党建工作的成果必须实实在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在党建活动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方位与全过程,而城市建设的重心在社区,社区又是城市老年人生活的重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时应切实考虑老年群体的需求与期盼,科学认识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拾忆”团队在为老服务、健康服务、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等方面持续用力,将基层党建、志愿服务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紧密融合。
(三)探索科研育人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高校党建育人体系
构建高校党建组织育人体系,既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也是落实高校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的工作措施。“拾忆”团队积极探索科研育人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的高校党建育人体系,促进了基层党建与科研育人和城市建设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种高校党建育人的创新体系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高校可以为城市基层建设提供多元的人才、智慧和技术支持,社区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搭建青年学子特别是学生党员走出校园的实践平台。因此,基层党建、高校育人与城市建设应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高校应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引领,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城市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利用城市建设的社会实践功能,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素养与能力,从而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总之,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及同济大学“拾忆”老龄公益社以党建为轴,以育人为体,以服务为翼,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创新了老龄化背景下的上海城市基层党建,取得了良好成效。
“拾忆”团队活动纪实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