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去年年底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要求深刻认识上海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明确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聚焦涉老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回应近期老人无“健康码”遭遇通行难、老人冒雨现金交医保遭拒等社会热点问题,明确要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而60岁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仅为10.3%。在中国大力推进数字化社会建设进程之时,老年人群因信息素养缺乏而难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难以获取高质量信息服务,遭遇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但信息技术缺乏适老化设计,加之语言信息素养缺失,老年人反而难以接受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成为数字鸿沟中的“信息贫困者”。造成老年人群数字鸿沟困境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一方面,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有差距,部分老年群体受经济收入制约而无力负担接入互联网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费用;另一方面,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部分老年群体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所必需的基础文化素养。
二是信息技术缺乏适老化设计的阻碍。信息基础设施是老年人获取信息的物质基础,而当前我国社会数字化建设中存在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情况,客观上加大了老人认知新信息、适用新技术的难度,打击了老年人尝试新技术获取信息的信心,致使老年人更难以融入信息社会。
三是生理衰老和心理认知老化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脑功能不断退化,生理机能的衰老导致老年人心理认知能力不断衰减,老年人的语言认知能力不断退化,因而更难以运用语言查找、获取并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导致语言信息素养缺失。
要消除数字鸿沟,就要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构建适老化信息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针对老年群体用户特点充分融入适老化设计,并注重培育老年人语言信息素养,服务老人信息需求。
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适老化角度而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而考虑到中国正在经历的老龄化进程及即将到来的前所未有的老龄化社会,在全社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在信息设施建设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适老化设计,建设服务全生命周期的适老化信息社会。
从老年人的信息素养角度而言,要切实增强老年人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将信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
同时,培育老年人语言信息素养对老年人保持良好认知能力、适应信息社会效果显著。相关研究发现,充分调动老年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模态感官进行互动,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多模态感官的使用度,有利于老年人延缓感官衰老并保持良好认知能力,享受高品质晚年生活,这对老年人融入信息社会、实现积极老龄化意义重大。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数字鸿沟难题,打好这场攻坚战需要全社会协同配合,引导全体公民参与“人民战争”。全社会必须寻求多方资源,形成社会合力,构建统筹推进、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政府要积极发挥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在设计积极老龄化政策及具体落实措施时,充分考虑老年人语言信息素养,引导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适老化建设。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依托新基建,开展适老化信息技术建设。针对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老年人相关事项和服务场景提供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同时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坚持“两条腿走路”。
二是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以及智慧健康养老终端设备的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将一批老龄产业急需的智能产品和服务列入清单,引导市场向老龄产业急需产品、服务、人才配置资源,并完善产业质量标准和监管规范,促进老龄产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引导与发掘老年人多模态信息互动的需求。政府要引导社会力量关注老年人群信息需求,提升全社会信息服务适老化水平,营造敬老、重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充分释放老年人的多模态信息需求。
四是注重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对老年人的信息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要加强“健康码”一码通行、简化注册及使用操作流程、优化代办代查等适老化信息技术服务,便利老年人出门通行,避免技术成为妨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无形壁垒。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老年群体,这一规模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将持续扩大,而国内贴合老年人群用户需求的适老化智能产品和服务仍需进一步发展。这是企业主体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拓展自身市场的巨大机遇。目前,企业厂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发适老智能应用。各类企业要加快研发符合老年用户习惯的“一键叫车”“一键呼救”“刷脸支付”等功能的适老智能应用。
二是扩大智能化适老终端供给。企业要加强设计开发智能辅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终端,持续优化升级智能终端设备适老化功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
三是电信类企业要对接老年人现实需求,合理降低使用手机、宽带网络等服务费用,实现精准降费,并整合优化通信、流量、网络电视等服务,推出老人专享版电信服务套餐。
作为照护老年人的重要社会力量,各类非政府组织应大力探索如何针对性地为老人提供促进身心健康、保持认知能力、满足特色社会服务需求的多模态信息,提高老年人语言信息素养。同时,社区学校或老年大学等是老年人学习实用技能、追求高品质晚年生活的重要平台。
家人的关爱与支持是老年人突破心理限制,向信息时代迈进的重要动力。家人与老人朝夕相伴,最了解老人独特的多模态信息需求,也是引导、帮助老年人熟悉智能设备操作从而获取多模态信息的最温情、最有效的主体。尤其要充分发挥老年人身边青年群体的语言信息素养优势,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家庭作业、课外实践与引导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协助身边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内容,实现代际之间运用语言信息素养熟悉智能技术使用的良性互动,将对实现积极老龄化大有助益。
总之,老龄化社会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适老化数字建设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应对老年人群运用智能技术难题,化解老年人群数字鸿沟困境,要在深刻理解数字鸿沟产生机制的基础上,坚持将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与形成长效机制相结合,特别关注在突发事件状态下、日常基本服务中的智能技术使用,在日常出行、就医服务、消费支付、金融服务、文体教育等方面全面落实《实施方案》要求,动员全社会关注老年人语言信息素养缺失困境,形成合力并建言献策、落实举措,使我国社会迈向信息化背景下的积极老龄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