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多模态及特殊人群话语研究在我国的发展,2019年10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特殊人群话语及神经机制研究暨多模态研究讲习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继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举办前两次全国系列论坛后,本次讲习论坛由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言语语言科学研究中心举办,会议设置主旨报告与圆桌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语言学、神经科学、语言干预与治疗、医学叙事研究及多模态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多模态与老龄语言、失语症、阿尔茨海默病及自闭症言语障碍、聋人手语、医学人文等议题开展学术研讨。论坛召开前还举办了ERP脑电和眼动工作坊。
10月19日上午,讲习论坛开幕式在北京紫玉饭店隆重举行。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贾英民教授、研究生院院长徐丹丹教授、科技处副处长张浩教授、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杰出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大脑老化实验室主任Loraine K. Obler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主任顾曰国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红艳教授主持。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贾英民教授为论坛致欢迎词。他表示,学校将积极支持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以及在多模态和特殊人群话语研究等领域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在致辞中对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学科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及北京工商大学开展特殊人群研究、举办全国系列论坛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文科”建设的积极探索,充分体现了语言学人的责任、智慧与人文关怀。
主旨报告中,国际脑认知与语言研究的知名学者Loraine K. Obler教授就“Language in Aging: Lexical Retrieval Isolated and in Discourse” 这一主题介绍了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人出现的词汇检索能力受损情况,并分享了她负责的言语听力实验室最新研究进展;顾曰国教授以“Investigating Young-Olds’ Memory in Everyday Life ”为题分享了针对60至75岁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记忆减退情况的实验研究;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周爱红主任医师围绕“失语概述和原发进行性失语”这一问题,从失语和语言中枢、失语评估以及失语病例三个方面进行相关专业知识介绍,从医学实践角度拓宽了对失语及相关疾病与语言的病理解剖机制疾病的理解和体会;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李芳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李德高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Esther Pascual博士也分别做会议主旨报告。
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中心校外合作专家、浙江大学马博森教授与北京工商大学刘红艳教授分别就近期研究成果做了汇报。马博森教授以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由实体层、实现层和评价层构建的自建多模态指称行为分析框架,从多模态视角探寻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发展儿童指称行为的差别;刘红艳教授着眼于阿尔滋海默病患者在自然话语互动场合中的语言使用能力,通过采录、标注并研究相关音视频,发掘阿尔滋海默病患者自然话语的本质特征。
圆桌论坛上,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黄立鹤副教授通过不完整话语比例、重复频率、指称错误率比例、模糊语频率和空语比例这五项指标的对比研究,对汉语为母语的阿尔滋海默病患者的非连贯话语进行了探究,发现患者的现场即席话语存在显著不连贯现象;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周德宇介绍了《语言战略研究》“老龄社会与老年语言学”专题研究栏目的研究成果,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阐释老年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学科任务、基本方法与发展前景等。
为期两天的论坛为多模态与特殊人群话语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闭幕式上,主办方宣布下届论坛将于2020年由曲阜师范大学承办。